有期徒刑以上刑罚解释
1、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指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2、指任何故意且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犯罪。
3、后罪的刑期,根据后罪应当的判决,从重处罚。
4、举例:
前罪抢劫,判了3年,出来以后5年内再犯诈骗罪,该罪又要判有期徒刑或者以上,那么就是累犯,从重处罚。
法律依据:《中国刑法》第六十五条
”【一般累犯】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
这是有权做出取保候审决定的机关综合各项因素判断的一个结论,属于自由裁量权,没有明确的细化的规定。
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一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同时公安部有关于不能采取取保候审措施的规定:累犯、多次传唤不到案的。
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包括无期徒刑以及死刑(死缓并不是一种单独刑事处罚,一般是包括在死刑里面的)。 刑法对刑事处罚的法条规定,如下: 第三十二条 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第三十三条 主刑的种类如下: (一)管制; (二)拘役; (三)有期徒刑; (四)无期徒刑; (五)死刑。 “在5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指任何故意且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犯罪。后罪的刑期,根据后罪应当的判决,从重处罚。
缓刑是一种刑罚制度,不是有期徒刑以上刑罚。
缓刑,也称为暂缓执行刑罚。是刑法上的一种刑罚制度。法院在刑事审判中,根据被判处刑罚的罪犯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规定一定的考验期,暂缓刑罚的执行。如在考验期内,满足一定的条件,原判刑罚将不再执行的一种制度。简言之,缓刑是有条件地不执行所判决的刑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73条规定,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