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医疗这个词,越来越不陌生,但在现实中却又是非常难以界定的,从法律角度看,应以是否违反诊疗常规、是否存在主观上以营利性的目的而进行检查或治疗为标准。
什么是过度医疗
是指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违背临床医学规范和伦理准则,不能为患者真正提高诊治价值,只是徒增医疗资源耗费的诊治行为。
过度医疗包括过度检查、过度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等)、过度护理。
过度医疗怎么鉴定
1、主要根据两类证据进行认定:
一是权威鉴定机构出具的鉴定材料,可以对病人病情及对应的医疗费用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估;
二是相应的病例资料,看治疗过程是否符合医疗规范。法院会按照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对医务人员执业的要求,充分考虑患者伤残程度,同时参考相应的诊疗常规及诊疗指南,再结合患者受伤情况进行综合认定。
2、实践中,认定过度医疗行为是否构成侵权责任主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主观过错。医务人员作为医学专业人士,对于某种治疗或检查是否超出了患者病情所需是能够作出判断的,如果医务人员明知治疗过度的情况下,出于营利或者免责而实施医疗行为,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二,违法性。基于非医疗的目的实施的诊疗行为必定不符合诊疗规范。
第三,损害结果,财产损害和人身损害。财产损害主要是指过度医疗行为而使患者多付的检查费、药费、护理费等费用。人身损害是指过度医疗行为不仅给患者造成医疗费数额的增加,还给患者造成身体上的伤害。
第四,因果关系。损害后果与过度医疗行为的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