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秘密和工作秘密的区别

频道:有品动态 日期: 浏览:26

商业秘密和工作秘密的区别

  (1)三个“秘密”立法意图不同。

商业秘密和工作秘密的区别

  “国家秘密”这一概念是1982年《宪法》中提出来的,后来在《保密法》中对其法律特征又作了规定,意在告诫公民在自己从事的工作中接触国家秘密,合法利用国家秘密,均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

  “商业秘密”第一次是在1979年颁布的《民事诉讼法》中提出的,在1993年颁布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给它规定了法律特征。

  “工作秘密”是在国务院颁布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中提出的,告诉国家工作人员除了要保守国家秘密之外,还要承担保守工作中不能擅自公开的那一部分事项的义务。

  (2)三个“秘密”的法律特征不同。

  “国家秘密”的法律特征有三点:

  ①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的事项。

  ②依照法定程序确定。

  ③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

  “商业秘密”的法律特征有四点:

  ①不为公众所知悉。

  ②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

  ③具有实用性。

  ④权利人采取了保密措施。

  “工作秘密”其含义包括三点:

  ①除国家秘密以外的,在公务活动中不得公开扩散的事项。

  ②一旦泄露会给本机关、单位的工作带来被动和损害。

  (3)三个“秘密”的权利主体不同。

  “国家秘密” 的权利主体是“国家”,作为国家秘密唯五拥有的特定主体。

  “商业秘密”的权利主体是作为不特定的民事主体(集团或个人)拥有。

  “工作秘密”以本机关、单位为拥有主体。

  (4)三个“秘密”确定程序不同。

  “国家秘密”强调要经过法定程序确定,并且在《保密法》中规定了一套极为严格的确定程序。 “商业秘密”的确定程序没有明确规定,只要权利人自行明确即可。

  “工作秘密”由各机关、单位自行制定相应办法,妥善管理。

  (5)三个“秘密”的标志不同。

  “国家秘密”分为三个等级,同时又原则地规定了区分三个密级的标准。三个不同的等级如何在密件或密品上标志也有专门的规定。

  “商业秘密”的分级与标志可自行确定,但不得与国家秘密标志相同。

  “工作秘密”不分等级、其标志尚未统一规定,但习惯上标为“内部”。

  (6)三个“秘密”一旦泄露危害的对象不同。

  “国家秘密”一旦泄露危害的是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商业秘密”一旦被侵犯,会损害商业秘密权利人的利益,严重的会危及市场秩序。如果经营信息和技术信息一旦泄露后会损害国家安全和利益,那它就应该被定为国家秘密而不是商业秘密。工作秘密”一旦扩散或公开,会给本机关工作造成被动和损害。

  (7)三个“秘密”一旦泄露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

  “国家秘密”一旦被泄露,除了要承担行政责任外,构成犯罪的还应承担刑事责任。

  “商业秘密”一旦侵犯,并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要分别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行政处罚责任或刑事责任。

  “工作秘密”一旦泄露,要承担行政责任,受到行政处分。

  更详细情况,可到盘古网。

国家秘密与工作秘密有六个方面的区别: (1)利益主体不同。工作秘密直接涉及的利益主体是有关国家机关,一旦泄露仅对有关国家机关履行国家赋予的权力和职责等局部利益造成危害;而国家秘密直接涉及的利益主体是国家,一旦泄露会对国家的整体利益造成危害。 (2)确定方式不同。工作秘密的确定以各级国家机关自行确定为主,对少数中央国家机关有统一规定或明确授权的,才从其规定;国家秘密的确定必须依法进行,必须在国家保密工作部门会同有关中央国家机关制定和颁发的《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的范围内操作,不得随意确定。 (3)标志不同。属于工作秘密的文件、资料及其他载体,可以以“内部”作标志,不得标上国家秘密的密级标志。 (4)管理不同。各级国家机关对工作秘密的管理可以参照国家秘密的管理办法,但不需要按照法定的程序加以规范。例如,传递国家秘密文件、资料或其他物品,必须通过机要邮政,不得通过普通邮政传递;传递工作秘密的文件、资料或其他物品,则没有统一的要求,可以由各机关自行选择。 (5)适用的法律不同。对工作秘密加以保护所适用的法律规范是《国家公务员法》,主要以行政手段对工作秘密给予法律保护;而对国家秘密的保护则适用《保密法》,不仅可以使用行政手段,还可以使用法律手段。 (6)责任不同。工作秘密泄露后,有关责任人只承担行政责任,只会受到相应的行政处分;而泄露国家秘密,则要根据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及其他情节确定有关责任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情节轻微、后果不严重的,可以承担行政责任,情节和后果严重的,则要承担刑事责任。 总之,由于工作秘密与国家秘密各自涉及的利益主体不同,一旦发生泄露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在范围和程度上都有很大差别。因此,对工作秘密的保护力度要明显小于对国家秘密的保护力度。其他方面的差别都由此而来。

  商业秘密(Trade Secrets),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商业秘密是企业的财产权利,它关乎企业的竞争力,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有的甚至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  法律法规既没有规定商业秘密应当区分密级,也没有规定不同密级的 商业秘密受法律保护程度有什么区别。区分不区分商业秘密的密级完全取决于企业保密工作需要和权利人意愿。从企业保密防范的原则来讲,划分和确定商业秘密密级,有利于商业秘密的分级管理,有利于突出重点、确保企业核心机密的安全。 商业秘密的密级可以根据其关系企业利益的重要程度分为A级、AA级、AAA级(或秘密、机密、绝密)三级。

一、商业秘密有法律上的定义,规定在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中,是指不为公众所知的,具有经济价值和实用性的,被权利人采取了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二、法条规定比较抽象,可以在商业交易的保密条款、保密协议或企业规章制度中详细规定商业秘密的范围,我为客户起草的保密协议复杂的可能也有几页甚至十页以上,仅保密信息的定义就可能占去半页纸。

三、泄密的一方如果负有保密义务,那么可能需要承担违约责任(如存在保密约定),如未签署保密协议,也可能需要依法承担侵权责任。通常根据你泄密所获得利益、权利人遭受的损失额综合判断来确定赔偿数额。我国此类案件的赔偿额通常非常低,且权利人胜诉率较低,因为利用商业秘密制度保护知识产权难度远高于专利制度。